<rt id="ki4ik"></rt>
<rt id="ki4ik"><optgroup id="ki4ik"></optgroup></rt>
<rt id="ki4ik"></rt>
<rt id="ki4ik"></rt>
<acronym id="ki4ik"><div id="ki4ik"></div></acronym>
<acronym id="ki4ik"></acronym><object id="ki4ik"></object>

風機轉出新天地

發布日期:2018-12-13 發布來源: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瀏覽量:1665

  近日,因為要講三航局與海上風電的故事,我翻出了自己收集的資料本:
  三航局在海上風電國內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一;
  先后承建多個海上風電場,其中最北端有三峽新能源大連莊河3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最南端有中廣核南鵬島4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還有離岸最遠(約42公里)海況最復雜的國華東臺四期(H2)3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
  截至2018年9月,三航局已完成風機整體安裝約150臺,分體安裝約250臺;
  央視科教紀錄片《追風之翼》專門講述三航局承建的江蘇如東中廣核海上風電工程施工技術與組織;
  三航局承建的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工程被選入《中國超級工程》紀錄片,成為展現強盛國力,彰顯現代中國時代風采的標志符號。
  ……
  一條條新增的記錄,滿載一項項刷新的紀錄,都能勾起我對往事的回憶:2007年,我已經68歲了,中國交建明確規定,像我這樣的干部一律不再返聘。公司領導通知我后,我就著手準備清理工作,好徹底告別職業生涯。就在我理清一些資料時,三航局副局長季振祥來我辦公室轉達了時任三航局局長沈炳范的意見:“姚局,您能不能留下,繼續聘任,幫公司對海上安裝風機的課題進行攻關。這是事關公司乃至中國交建進軍新領域的一個嶄新課題。”
  我當時一驚,之前我對這個課題并無研究啊,恐怕難以勝任。季振祥詳細解釋:由于改革的深入,我國進出口商品的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導致建成的碼頭已能滿足國家進出口物流的需要,被業內稱為“水工春天”的市場黃金期走向尾聲,市場上招標的碼頭項目數量急劇下降,曾占三航局年產值70%的水工市場瀕臨萎縮。面臨著生存威脅的三航局要以自我的優勢去尋找探索一條真正符合市場經濟需求的新路,去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而與此同時,國家發展海上風電的序曲開始奏響,在火力發電排放污染大的情況下,海上風力發電是真正綠色的清潔能源之一,節能、環保,對子孫后代造福無窮。同時,向海洋要地,又大大節約了陸上風電的土地成本,解決了陸上風機運作噪音大的老大難問題。支持創新發展前瞻性戰略產業,加快處置低效無效資產,淘汰落后產能向來是國家改革的主要手段,中國交建、三航局敏銳地捕捉到市場信息作出判斷:國家必將在短時期內推動開發海上風力發電項目。也了解到國家確定在上海東海大橋右側建造100兆瓦的海上風電示范項目,是亞洲、我國的首例。
  對三航局、對中國交建來說,這是一次機遇,如果能成功把握住第一次海上風電安裝項目,不僅是企業一次華麗轉身,對國家的綠色產能升級也具有重大的革新意義。季振祥的話打動了我,我當即表示愿意盡我最大的努力,為三航局填補海上風電安裝的空白出謀劃策。
  當時,我也有小小顧慮,到點退休乃人之常情,再留下攻關可不是一年半載的事情呀,到時候會不會落人口舌?讓管理班子不好處理?所以,我找到沈炳范,半開玩笑地說出自己的擔憂。沒想到沈炳范一句話讓我吃了定心丸,“姚局,別擔心,您是為了三航局的發展而留下,我們都應該感謝您才是哪!您只管技術攻關,其他事有我來解決。”恐怕那時候,沈局長自己也沒有想到,他的這個胸脯真的拍出了三航局的一個行業新板塊,拍出了中國交建在海上風電市場的霸主新地位,拍出了國家綠色能源升級換代的新節奏。
  其實,在當時,國內海上風電安裝是零紀錄,可在國際市場上,一家英國公司已經有了整體安裝先例。與之聯系,不出所料,專利費、項目參與加上購買專用設備,一大筆費用支出是我們難以承受的,同事感嘆,這家英國公司一門心思要來中國市場搞壟斷了。那我們就自己來,自主研發讓世界看看我們中國建設者的實力。中國的海上風機,由中國人自己來裝上。對此,外國同行似乎不是很樂觀,他們甚至沒有把中國工程師的決心當回事,很輕率地表示:“5年內,中國人自己安裝海上風電機組?不可能。”
  說干就干!2007年6月,三航局在三航大廈1708室成立了東海風電安裝課題研究辦公室,同時另請了3位已退休的公司船機領域的老行家與我一起攻關。很快,我們達成共識,商討出工作重點:收集國外海上風電場的安裝施工方案;收集陸上風電場安裝的要點;對攻關的重點課題編制設計任務書,并與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等幾家學校合作,先做理論探討。當然,我們也與上海東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積極聯系,推動工作開展。
  經過近半年的摸索,我們終于確定了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安裝采用整體安裝模式,明確船機設備如何安排。與相關院校聯手的攻關課題也得以進一步深入研究,確保一旦接到安裝任務,能夠馬上投入生產、試驗。海上風電安裝的幾個要素——運輸能力、起吊能力、安裝穩度——經過反復研討,解決方案逐漸明晰。我們還制定出一艘2400噸雙臂架專業海上風電起重安裝船“三航風范”號的打造計劃。這艘三航局出資1.2億元打造的新裝備可以說是為海上風電安裝量身定做的,后來,它的橫空出世在業內名噪一時。
  2008年初,上海東海風力發電場一期項目開始招投標。4月28日我以“東海大橋風電場海上風電安裝方案匯報”為題,向項目招投標專家評審組做了ppt演示,詳盡介紹了三航局對此課題的理解、研究和成果。方案在所有5家投標方案中脫穎而出。同時向上海市發改委總工程師匯報,領導用兩個字來形容方案——“靠譜”!
  得到上海發改委領導、業主專家的肯定,課題研究小組歡欣鼓舞,而真正讓我們振奮的是國內第一個海上風電項目花落三航。2008年7月23日,上海東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與三航局簽訂了“東海大橋100兆瓦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基礎施工和運輸安裝合同”,宣布三航局中標。
  不過高興也沒高興幾天,因為合同規定了幾個重要節點,2009年3月要完成第一臺風機的吊裝,年底要完成34臺風機的吊裝。時間緊,任務重。所有項目都要一次成功,絕不允許出紕漏。三航局第一時間成立了項目領導小組,由局長沈炳范親自掛帥,機關部分領導參加,我是顧問,施工單位則是三航局寧波分公司。3個多月后,寧波分公司100多名員工進點小洋山基地。項目部規定:100天內不回家,做好基地內風機整體拼裝到運輸船上的準備。那年春節,這100名員工沒一人回家。最終,合同規定的節點如期完成。2010年6月8日,整個風電場并網發電,為世博會增添了新的光輝。
  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在我國風電場建設史上創造了多項“第一”,是中國第一個國家海上風電示范項目。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采用了國內首創的風機整體式吊裝技術——“岸邊基地組裝、風機海上整體運輸、海上整機吊裝”的吊裝方法,大大縮短施工周期,創造了1個月在運輸船上組裝10臺,海上吊裝8臺的紀錄。
  三航局在海上風電安裝領域的成績很快得到了中國交建的認可,并做出由三航局擔當集團海上風電市場的主力軍,主要承擔相關業務的決定。這是對三航局大膽創新,積極探索轉型之路的高度認可,也是對三航局進一步開拓市場的大力支持。中國交建在三航局新能源公司成立了“中交海上風電施工技術研發中心”,致力于為中國沿海風力、潮流發電事業基礎設施施工技術的研發。另外,中國交建還核批三航局14億元,作為風機工程所需增添的投資額度。
  通過多個海上風電建設項目的施工實踐,三航局從第一臺風機安裝需要一周時間到后來創造24小時安裝完成1臺風機的紀錄;在臨港二期項目中又創造了連續48小時整體安裝4臺風機的全國紀錄;在桂山海上風電項目“風范號”船創造了全國第一個導管架上的整體安裝風機技術;公司完成多種機型的安裝,其中在大連莊河項目中完成了金風科技6.45兆瓦風機,這是目前國內裝機容量最大風機。同時,在華能如東風電項目中圓滿完成了全球直徑最大的風機葉片的安裝。
  隨著三航局在海上風電安裝市場的漸行漸穩,2014年,三航局又斥資3.6億元增添了一艘吊力1000噸的自升式平臺船“風華號”,大大增加了三航局海上風電的施工能力。
  2016年,我正式離開了工作崗位。正所謂“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回憶起10年來為我國海上風電事業而奮斗的日日夜夜,我深感改革開放給人的精神面貌帶來的根本性轉變。東海大橋風電場的勝利完成,體現了中國交建、三航局的領導有責任、敢擔當,一心一意為企業謀發展;而三航員工則只要工作有需要,都能放棄小我,以精益求精、高效完成任務為己任,我為我們企業、為我們員工感到自豪。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平江路139號     電話:021-64030607

技術支持:中交上海港灣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久久青草网无码视频,久久全黄视频,久久全是精品,久久人妻人人操人人爽,久久人人91超碰人人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