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三航工程攝影人,我曾經在6年時間里不斷刷新一項紀錄,從71米、80米、93米至95米的高空拍攝三航局承建的多個水工碼頭照片。當然,這歸功于船舶公司當時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擁有并不斷更新著全局最高的打樁船,從樁7、樁11、樁16號船開始,我最終攀爬到最高95米高度的樁19號船樁架頂端,拍攝了一張張“上帝視角”下氣勢宏偉的的工程照片。
2004年,我剛到宣傳科上班沒多久就接到采訪任務,去拍攝新建成的樁16號船在寶鋼碼頭搶險。臨行前,老同志傳授經驗:要把工程照拍完美,除非登高別無他途。
那是我第一次徒手攀爬樁架,幸虧船長體諒我菜鳥一只,特意委派了一位資深架子工全程護送。垂直的樁梯沾滿了黑乎乎的機油,又粘又滑,這是無數次船員攀上爬下留下的印跡。架子工師傅在前示范,我依樣畫瓢:先用兩只手緊緊抓牢過頂梯階,接著雙腳一上一下踩穩梯階,然后深吸一口氣,重復這個動作。說也奇怪,攀爬了幾米,原先戰戰兢兢、驚恐交加的感覺突然消失了,我屏神凝氣,內心只剩下全神貫注……隨著高度一米一米升高,冒出水面的樁頭越看越像寺廟整齊排列的香炷,碼頭上的工人如同螞蟻般來回“蠕動”,很快就看不真切了。
站上了樁架最高平臺,手扶圍欄,我放眼四望,風景這邊獨好。眺遠方,“秋水共長天一色”,瞰近處,船舶、引橋、吊機,縱橫交錯……碼頭全景盡收眼底。我掏出照相機,“咔嚓咔嚓”忙不迭地一陣猛拍,此時此刻的我,全然毫不吝惜相機里的柯達膠卷……
我尋思,只要全局最高的打樁船繼續保留在我們公司,我的登高紀錄就永遠不會被超越。然而2010年,三公司購進了全局第一臺航拍飛行器,輕而易舉打破了我的紀錄。5年后,我們公司也擁有了自己的“小飛機”。“飛行員”也就是攝影師,一位“90后”的小伙子——小裘的到來徹底使我“英雄無用武之地”。
新的高空拍攝紀錄完全是我無法想象的增量級,只要操作者手指在顯示屏上輕輕觸劃,就能很輕松地指揮航拍器飛越300米的高度。從此以后,再也不需要攝影者辛辛苦苦爬架子了,遙控“小飛機”就能更安全更迅捷地獲取更恢宏的“上帝視角”。“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從95米到300米,我懷著五味雜陳的心情親眼見證了技術革新引發的時代變遷,不得不承認“長江后浪推前浪”。年輕人能更迅速地接受新觀念、掌握新知識、使用新設備、創造新作品。
在東臺碼頭,我目送著小裘登上前往風電施工場的交通船。只見他一身船員裝扮,頭戴安全帽,身穿救生衣,還像圣斗士那樣背著個方方正正的“圣衣匣”——里面裝著他鐘愛的“小飛機”。船體在風浪中上下顛簸,他佇立船頭,左晃右擺,正努力地保持著身體平衡。他將在現場待上一周,完成風機吊裝全過程的航拍任務??吹竭@里,我的心頭感覺到一絲欣慰,無論時代如何變革,科技如何進步,三航工程攝影人匠心獨具的精神將一脈相承,止于至善的追求將代代傳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