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浙江蕭山的外來務工人員沈水祥斜躺在床上,看著他的妻子周和梅在床邊低頭繡十字繡。這是5月30日下午在興安基公司沙溪項目部務工人員“夫妻房”內安逸溫馨的一個場景。
這天下著中雨,工地停工。吃了午飯后,大部分“夫妻房”都上了鎖,夫妻雙雙逛街去了,只有沈水祥夫婦和來自安徽的胡繼新小夫妻“貓”在屋里。叩開小胡的房門,見到他倆正頭挨著頭在看電腦屏幕上的視頻。
參建的協作隊伍是興安基公司合格分包商之一的上海東尼建筑裝潢公司,盡管這家公司施工管理能力較強,屬于“拉得出、打得響”的民營建筑施工隊伍,但探親家屬的住宿等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今年年初,隊伍進場前,沙溪項目部在搭建大臨設施時就明確要求:必須在住宿區辟出一定數量的“夫妻房”,建造女浴室。由項目支部書記蔡盛梁“督造”。
于是前后5排共9層的務工人員住宿區破天荒地有了一排共計20間的“夫妻房”,每間10平方米,內有床、桌、椅、柜等簡單家具,住宿對象是同在工地干活的夫妻和有家屬臨時前來工地探親的兩口子。
由于下雨歇工,所以能找到不少務工人員聊聊。他們談到“夫妻房”都是一個字:好。安徽籍小胡講,他老婆以前不肯來工地,太難為情了,晚上擠在一個宿舍里,實在不雅觀。有人回憶在2010年前,一間房間4張床,有時住進幾對夫妻,床與床之間用工地模板當隔墻,再在床前扯一條布簾,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還有人說,個別班組長來錢稍微多一點,老婆來了就到旅館開房,旅館服務員看他們的眼光怪怪的,“真鴛鴦”也被當作“假鴛鴦”了,心里挺別扭的。
他們七嘴八舌努力想出一些贊美的詞句來夸獎“夫妻房”:人性化、保護隱私、民工也有尊嚴、野百合也有春天等等。
?。ㄔ目d于2013年6月7日第1309期《三航報》二版,記者:樓樂心)